【耄耋是什么含义】“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年老的人。这个词在文学、历史和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以下是对“耄耋”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含义总结
“耄耋”是两个汉字的组合,“耄”和“耋”分别代表不同的年龄阶段,合起来用来泛指高龄老人。具体来说:
- 耄:一般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 耋:通常指七十到八十岁的老人。
因此,“耄耋”多用于形容非常年长的人,常带有尊敬和敬仰的意味。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耄耋”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礼记》《尚书》等,多用于描述年长者的德行与智慧。现代汉语中,该词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
- “耄耋老人仍坚持读书学习。”
- “他虽已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
此外,在诗词、对联、贺寿等文化活动中也常出现,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三、相关词汇对比表
| 词语 | 含义 | 年龄范围 | 使用场景 |
| 耄 | 八九十岁 | 80-90岁 | 描述高龄老人 |
| 耋 | 七十到八十岁 | 70-80岁 | 描述年长者 |
| 耄耋 | 泛指高龄老人 | 70岁以上 | 正式场合、文学作品 |
| 高龄 | 非常年长 | 80岁以上 | 日常口语、新闻报道 |
四、注意事项
1. “耄耋”是文言色彩较浓的词汇,不适用于日常口语。
2. 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老年人”、“老人”、“高龄老人”等说法。
3.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显得生硬。
五、结语
“耄耋”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体现了中华文化对长者的尊重。虽然现代人较少使用,但在特定场合下,它依然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文化价值。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