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是什么】“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是一首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的诗作。全诗如下:
> 垂緒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远大志向的赞美。其中“居高声自远”一句,意思是:蝉栖息在高处,它的声音自然传得远,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这句诗常被用来比喻人如果德行高尚、地位显赫,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传颂。
“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是“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通过蝉的鸣叫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格修养和内在品质的重视。诗人认为,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其名声和影响来自于自身的高洁与卓越,而不是依赖外力或环境。
表格展示:
|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含义 |
| 垂緒饮清露 | 《蝉》 | 虞世南 | 蝉垂着细长的触须,吸食清晨的露水 | 描写蝉的生活习性 |
| 流响出疏桐 | 《蝉》 | 虞世南 | 蝉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 表现蝉的鸣叫清晰悦耳 |
| 居高声自远 | 《蝉》 | 虞世南 | 蝉栖息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 | 比喻人因德高望重而声名远扬 |
| 非是藉秋风 | 《蝉》 | 虞世南 | 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 | 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品德与能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居高声自远”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注重内在修养,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与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