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渎的意思是什么】“岳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出现在古籍、诗词或历史文献中。它由“岳”和“渎”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合起来则有特定的文化和宗教含义。
一、总结
“岳”指的是高山,尤其是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渎”则指大河,如四渎(江、河、淮、济)。在古代,人们认为这些山川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具有神圣的地位。因此,“岳渎”一词常用来泛指重要的山川神灵,也用于祭祀或象征国家的稳定与祥瑞。
二、详细解释
| 词语 | 含义 | 来源/出处 | 用法 |
| 岳 | 高山,尤指五岳 | 《说文解字》 | 多用于描述山川的神圣性 |
| 渎 | 大河,如四渎 | 《尔雅·释水》 | 指代重要的河流,象征自然力量 |
| 岳渎 | 山川之神,或指五岳四渎 | 《周礼》《汉书》等古籍 | 常用于祭祀、文学、历史记载 |
三、文化意义
在古代,岳渎不仅是自然地理的名称,更是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象征。朝廷常通过祭拜岳渎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例如:
- 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是帝王封禅之地。
-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因此,“岳渎”不仅是一种地理概念,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岳渎”一词使用较少,多见于学术研究、文学作品或对传统文化的探讨中。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古代社会的政治与信仰体系。
五、结语
“岳渎”是古代中国对重要山川的一种尊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信仰。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