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是什么意思】“约定俗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习惯、规则或语言表达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约定”与“俗成”的结合,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使用和认同,逐渐形成的一种共识或惯例。
一、基本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约定俗成 |
| 拼音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 释义 | 指某种习惯、规则或语言表达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被大家共同认可并沿用下来。 |
| 出处 |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后世多用于形容社会习俗的形成过程。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语言、行为、制度等因长期使用而形成的共识。 |
| 近义词 | 习以为常、约定俗成、众口铄金 |
| 反义词 |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
二、详细解释
“约定俗成”中的“约定”指的是人们之间的默契或共识,“俗成”则是指这种共识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习惯或规则。它强调的是“自然形成”而非强制规定,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现象是自发的、非正式的。
例如:
- 语言方面:如“感冒”这个词,原本是指身体受凉,后来演变为现代医学中对病毒感染的统称,这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变化。
- 社会习惯:如在中国,红纸用于喜庆场合,黑纸用于丧事,这种颜色的使用方式就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习俗。
- 法律制度:虽然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但许多法律条文也是基于社会长期以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的。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日常交流 | “‘谢谢’这个词已经约定俗成,表示感谢。” |
| 文化研究 | “某些传统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
| 教育教学 | “有些词语的意思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这是语言约定俗成的表现。” |
四、结语
“约定俗成”不仅是对语言和社会行为的一种描述,更体现了人类社会在互动中逐渐形成共识的过程。它提醒我们,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物,其实背后都有其历史和文化根源。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语言和文化的演变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