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后问使者文言文翻译】一、
《威后问使者》是出自《战国策·齐策》的一篇短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太后(即威后)在齐王死后,面对楚国使者的来访时,通过巧妙的问答,展现出其智慧与政治敏锐度。文章通过威后对使者的问题,表现出她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这段文言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处世之道和治国理念。通过威后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她不仅关心国家的安危,也注重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
|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信还没打开,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收成还好吗?百姓还好吗?大王还好吗?” |
|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 | 使者不高兴地说:“我奉命来问候威后,现在你不先问大王,反而先问年景和百姓,难道是把低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
|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责之以贤者。” | 赵威后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所以,我这样问,是为了责问那些贤能的人。” |
三、总结分析
从《威后问使者》中可以看出,赵威后是一位深谙治国之道的政治家。她没有按照传统的礼节先问君主,而是先关注百姓和收成,体现出“民为邦本”的思想。这种以民为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此外,威后对使者的态度也显示了她的智慧和气度。面对使者的质疑,她没有动怒,而是用逻辑清晰的解释加以回应,既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又不失礼数。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它不仅是古代政治文化的缩影,也是现代人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参考。
四、结语
《威后问使者》虽为古文,但其所传达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通过这篇短文,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政治文化,还能从中汲取智慧,用于现代生活与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