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文心雕龙》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著作。这部由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经典之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语言,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指导与审美参照。其中,“举类迩而见义远”这一句,堪称点睛之笔,不仅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也揭示了文学作品中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那么,“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上一句是什么呢?答案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一位从事写作的人,都是在情感涌动之时才开始遣词造句。它强调了情感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充满真挚的情感,才能激发出灵动的文字。而“举类迩而见义远”,则是进一步阐述如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深远的意义。这两句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作理念体系。
具体而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指出,文学创作必须源于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举类迩而见义远”则告诉我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贴近生活的小事或常见的事物作为载体,以小见大,由近及远,从而达到深刻揭示主题思想的目的。这种创作手法能够使作品既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文论重视“意象”与“意境”的传统特色。“意象”指的是具体的物象或情境,“意境”则是指超越表象的精神境界。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在欣赏具体形象的同时领悟到更加广阔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上一句正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心雕龙》关于文学创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创作思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同时,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