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式谈话适用范围】在纪检监察工作中,走读式谈话作为一种常见的谈话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监督、问题线索初核、纪律教育等多个环节。其目的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被谈话人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达到警示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以下是对走读式谈话适用范围的总结与归纳。
一、走读式谈话适用范围总结
走读式谈话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 初步核查问题线索时:当收到反映党员干部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线索时,可采取走读式谈话,了解基本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 开展日常监督过程中:对重点岗位、关键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谈话,了解其思想状态、履职情况,防范潜在风险。
3. 开展警示教育时:针对已发生违纪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组织相关干部进行集体或个别谈话,起到警示作用。
4. 落实“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提醒谈话,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5. 处理信访举报中的初核阶段:对于实名或匿名举报,经初步研判后,对被举报人进行走读式谈话,核实相关情况。
6. 新任干部任职谈话:对新提拔或调整岗位的干部进行任职谈话,明确职责、提出要求、加强监督。
7. 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的处理:针对群众多次反映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谈话,了解真实情况并推动整改。
二、适用范围一览表
| 序号 | 适用情形 | 谈话对象 | 目的 |
| 1 | 初步核查问题线索 | 涉嫌违纪人员 | 了解事实,收集证据 |
| 2 | 日常监督 | 关键岗位人员 | 掌握思想动态,防范风险 |
| 3 | 警示教育 | 违纪人员及其单位 | 引以为戒,强化纪律意识 |
| 4 | “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 | 苗头性问题人员 | 提醒纠正,防止恶化 |
| 5 | 信访举报初核阶段 | 被举报人 | 核实问题,判断是否立案 |
| 6 | 新任干部任职谈话 | 新任干部 | 明确职责,加强监督 |
| 7 | 群众反映集中问题处理 | 相关责任人 | 解决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
三、注意事项
在实施走读式谈话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谈话过程规范、合法、安全。谈话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目的;谈话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保护被谈话人合法权益;谈话后要及时记录、归档,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总之,走读式谈话是纪检监察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监督质效,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