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继踵的意思】“比肩继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多、热闹的场景。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表达中,用来描述人群密集、往来不绝的情景。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比肩继踵”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来源、现代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义解析
- 比肩:并肩而行,表示人与人之间距离很近。
- 继踵:脚跟紧接脚跟,形容人们接连不断地行走。
- 整体意思:形容人多得连肩膀和脚跟都挨在一起,场面非常拥挤或热闹。
二、出处来源
“比肩继踵”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家敦而富,邻里相推,比肩继踵。”
这段话描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百姓生活富足,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比肩继踵”多用于描写:
- 商场、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大;
- 节日庆典、大型活动时的热闹场面;
- 历史文献中对古代繁华城市的描述。
它强调的是“人多”和“密集”,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但并不带贬义。
四、常见搭配
| 搭配词语 | 例句 | 说明 |
| 比肩继踵的人群 | 节日当天,商场里比肩继踵的人群让人难以移动。 | 描述人多的场景 |
| 比肩继踵的街道 | 这条老街每逢周末总是比肩继踵,热闹非凡。 | 强调热闹和拥挤 |
| 比肩继踵的盛况 | 今年的庙会现场比肩继踵,吸引了大量游客。 | 用于形容盛大场面 |
五、同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说明 |
| 同义词 |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 表达类似“人多”的意思 |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寥寥无几 | 表示人少或冷清的场景 |
六、使用注意事项
- “比肩继踵”一般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避免误用导致语义不清。
- 不宜用于描述“人多但有序”的情况,更适合表达“拥挤”或“混乱”。
总结
“比肩继踵”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它源于古代文献,如今广泛应用于现代语言中,尤其适合描写节日、活动或繁忙场所的景象。通过了解其词义、出处、用法及搭配,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正确使用方式。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比肩继踵 |
| 拼音 | bǐ jiān jì zhǒng |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一》 |
| 词义 | 形容人多、拥挤 |
| 现代用法 | 描述热闹、密集的场景 |
| 同义词 | 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寥寥无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