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是什么意思】“乐善好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行善、乐于帮助他人。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善良本性,也反映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下面我们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近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乐善好施”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乐善好施,不求人知。”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施舍别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对善行的追求和对他人的无私帮助。
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捐款、助人、扶危济困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表现。
二、相关知识点汇总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乐善好施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乐善好施,不求人知。” |
拼音 | lè shàn hào shī |
近义词 | 好善乐施、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慷慨大方 |
反义词 | 恩将仇报、吝啬小气、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或团体的慈善行为 |
例句 | 他一生乐善好施,深受乡亲们的敬重。 |
现代意义 | 弘扬正能量,倡导社会公益,鼓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 |
三、使用场景与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乐善好施”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无论是企业捐赠、个人志愿服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帮助,都是“乐善好施”的具体表现。
同时,这种精神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四、结语
“乐善好施”不仅是古代文人推崇的美德,也是现代人应当践行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也要不忘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善良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