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哪里】“满招损,谦受益”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于劝诫人们要保持谦虚、戒骄戒躁。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
一、出处来源
“满招损,谦受益”最早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为:
>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道理。
二、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满 | 自满、骄傲、满足于现状 |
招损 | 引来损失、失败或不好的结果 |
谦 | 谦虚、低调、不自满 |
受益 | 得到好处、成功或进步 |
时乃天道 | 这是自然规律、天理 |
这句话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否则容易失去已有的成果。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一,内容多为上古时期的政事记录和治国理念。其中,“满招损,谦受益”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引用,也在后世的文学、教育、政治等领域中频繁出现。
例如,宋代著名文人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也曾提到类似的道理;清代的曾国藩也常以“谦受益”作为修身之本。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满招损,谦受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职场中:过于自满的人容易忽视改进的机会,而谦虚的人则更易获得成长。
- 学习中: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
- 生活中:谦虚待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原文 |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含义 |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带来益处 |
文化背景 | 中国古代经典,体现儒家思想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保持谦虚,避免骄傲自满 |
通过了解“满招损,谦受益”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句古语的智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做到“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