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李密简介】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蜀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官员,后仕晋。他因《陈情表》而闻名于世,文章情感真挚,辞章华美,被后人传颂不衰。李密一生经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的动荡时代,其人生轨迹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处境与选择。
一、生平简要总结
李密出生于蜀汉时期,早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因其孝顺和才学,受到蜀汉朝廷重视,曾担任尚书郎等职。蜀汉灭亡后,李密归顺西晋,但因对旧主的忠心未改,多次拒绝出仕。最终,在晋武帝的多次征召下,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由上《陈情表》,打动了皇帝,得以暂缓出仕。此后,李密虽短暂任职,但不久便辞官归隐,终老于乡里。
二、人物基本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李密 |
字 | 令伯 |
生卒年 | 224年-287年 |
出生地 | 蜀汉(今四川) |
所处朝代 | 蜀汉、西晋 |
官职 | 尚书郎、汉中太守 |
代表作品 | 《陈情表》 |
主要成就 | 文学成就突出,孝道感人 |
个人性格 | 孝顺、重情、有气节 |
历史评价 | 被称为“孝子文人”,文章感人至深 |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李密所处的时代是三国末期至西晋初期,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作为一个从蜀汉转投西晋的士人,他的选择体现了当时士人的复杂心理。他拒绝出仕并非单纯的政治立场,而是出于对旧主的情感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这种矛盾在《陈情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后世研究魏晋风度的重要资料。
李密的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他以“孝”为名,实则表达对政治现实的无奈与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语
李密虽非显赫权臣,但他以一篇《陈情表》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中“孝”的典范。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变迁下的缩影。李密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