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的意思及造句】在汉语中,“提纲挈领”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点、核心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用法示例。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提纲挈领 | tí gāng qiè lǐng |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或主要部分,以简驭繁。 | 《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持其身,是谓‘提纲挈领’。” |
二、使用场景与意义
“提纲挈领”多用于以下场合:
- 学习或写作:在整理文章结构或学习资料时,强调抓住重点。
- 工作或管理: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突出关键环节,提高效率。
- 演讲或表达:在发言中明确主题,避免冗长无序。
它强调的是“抓大放小”,通过把握核心来实现高效行动。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用法说明 |
老师讲课时总是提纲挈领,让我们很快掌握了整本书的重点。 | 表示教学中抓住核心内容。 |
在写论文时,他先提纲挈领地列出大纲,再逐步展开。 | 强调写作前的结构规划。 |
这个方案提纲挈领,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质量。 | 用于评价方案的简洁与高效。 |
面对复杂的项目,他提纲挈领地分析问题,迅速找到突破口。 | 用于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四、总结
“提纲挈领”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高效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掌握这一方法,都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理解其含义并合理运用,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