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纳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常用于表示“接受、收容、容纳”等含义。在成语中,“纳”字也经常出现,形成许多具有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成语。下面将对一些带有“纳”字的成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常见带“纳”字的成语总结
1. 海纳百川:形容胸怀宽广,能包容各种事物。
2. 纳谏如流:形容善于听取意见,接受忠告。
3. 纳宠:指接受宠爱或宠信。
4. 纳士:指招揽贤士。
5. 纳新:指接纳新的事物或人才。
6. 纳垢:比喻容忍坏人坏事。
7. 纳言:指采纳良言。
8. 纳币:古代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
9. 纳粟:指缴纳粮食,古代用作捐官的一种方式。
10. 纳履:指穿鞋,引申为准备行动。
这些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体现了“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丰富含义。
二、带“纳”字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海纳百川 | 容量大,能包容一切 | 《庄子》 |
纳谏如流 | 善于听取意见 | 《史记》 |
纳宠 | 接受宠爱 | 古代文献 |
纳士 | 招揽贤才 | 《战国策》 |
纳新 | 接纳新人或新事物 | 现代常用 |
纳垢 | 容忍污秽或坏事 | 古文常用 |
纳言 | 接受良言 | 《尚书》 |
纳币 | 婚礼中的聘礼 | 古代礼仪 |
纳粟 | 缴纳粮食以换取官职 | 古代制度 |
纳履 | 穿鞋,比喻准备行动 | 文言文中常见 |
三、结语
“纳”字在成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表达了“接受”的意思,还延伸出“包容、吸纳、接纳”等多种含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包容与接纳的价值观。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