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资料简介】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是清朝中期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张廷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历经四十余年,官至大学士,是清代“桐城派”文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尤其以参与编纂《明史》和《古今图书集成》而闻名。
张廷玉主要生平及成就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1672年 |
去世年份 | 1755年 |
籍贯 | 安徽桐城 |
字 | 衡臣 |
号 | 砚斋 |
官职 | 大学士、军机大臣等 |
主要贡献 | 参与编纂《明史》《古今图书集成》,推动文化整理与传承 |
文学地位 | 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 |
任职时期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
特点 | 谨慎务实,注重文治,深得皇帝信任 |
张廷玉一生勤勉敬业,尤其在雍正年间,因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功,被授予“太子太傅”之衔,成为朝廷重臣。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其诗文风格典雅庄重,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尽管张廷玉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清代文化发展和官僚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经历和作品,至今仍为研究清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