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意思】“嗤之以鼻”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蔑、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下面将从含义、用法、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嗤之以鼻 |
拼音 | chī zhī yǐ bí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左右内史也,吾闻其贤,故不杀。’于是项王乃命曹无伤曰:‘汝言吾欲取天下,是欺我也。’遂令左右皆斩之。……范增曰:‘此子不可与共事,今不诛,后必为患。’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哙,哙直撞入,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曰:‘壮士!再饮一杯。’樊哙曰:‘臣请为王击筑。’项王曰:‘汝何以知吾意?’樊哙曰:‘臣尝闻王欲得秦王头,今已得之,何以不杀之?’项王曰:‘此子不可与共事,若属皆且为所虏!’……” |
含义 |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非常轻蔑、看不起,常用动作“嗤之以鼻”来表达这种态度。 |
二、用法与搭配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对这件事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心上。 |
作状语 | 她嗤之以鼻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
常见搭配 | 嗤之以鼻地看、嗤之以鼻地说、嗤之以鼻地对待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轻视、蔑视、不屑一顾、嗤笑、讥讽 |
反义词 | 尊重、重视、敬仰、佩服、认真对待 |
四、典型例句
1. 他对于那些无稽之谈嗤之以鼻。
2. 她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认为毫无价值。
3. 面对批评,他只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五、使用注意事项
- “嗤之以鼻”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也可使用,但需注意语气。
- 使用时要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解。
- 不宜用于对长辈或权威人士,以免显得不敬。
六、总结
“嗤之以鼻”是一个表达轻蔑、不屑态度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对他人言行的鄙视或不认同。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适用于多种语境,但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冒犯。
成语 | 嗤之以鼻 |
含义 | 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轻蔑、不屑 |
用法 | 谓语、状语 |
近义词 | 轻视、蔑视、不屑一顾 |
反义词 | 尊重、重视、敬仰 |
例句 | 他对这件事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