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疠的意思是什么】“毒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由“毒”和“疠”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有害、有毒和瘟疫、疾病之意。合起来,“毒疠”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严重的、带有毒素或传染性的疾病,有时也泛指恶劣的环境或恶劣的风气。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基本含义 | 引申含义 | 使用场景 |
毒疠 | dú lì | 名词/形容词 | 有毒的病、瘟疫 | 恶劣的环境、风气 | 古代文献、文学作品 |
二、详细解释
1. 毒:表示有毒、有害,常用于描述对身体或环境有伤害的事物。
2. 疠:意为瘟疫、传染病,多用于描述大规模流行的疾病。
因此,“毒疠”可以理解为具有强烈毒性或传染性的疾病,也可以引申为一种令人不安、有害的环境或社会现象。
三、出处与用法示例
- 出处:在《后汉书》《晋书》等古籍中,常出现“毒疠”一词,用来描述战乱或灾荒时期流行的瘟疫。
- 例句:
- “兵革之后,民多疾疫,毒疠横行。”
- “山川险阻,毒疠不息,行人罕至。”
这些句子中的“毒疠”多指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或流行性疾病。
四、现代语境下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毒疠”已经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文言文阅读或古风文学中仍可见其身影。它往往带有一种文学色彩,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历史感。
五、相关词汇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毒疠”的关系 |
瘟疫 | 传染病 | 与“毒疠”相近,但更常用 |
毒害 | 有害影响 | 更偏向于抽象意义上的“毒” |
疫病 | 传染病 | 与“毒疠”意义接近 |
六、总结
“毒疠”是一个较为文言化的词语,主要指有毒或传染性强的疾病,也可引申为恶劣环境或不良风气。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背景。